在生活中学习写作
学生的写作的素材匮乏,没有材料的储备,往往只是泛泛而谈,没有实际的意义,写的内容空洞、无物。这源于同学们没有从生活中去发现、去思索,老师也没有及时地进行引领。
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,我们决不能只局限于一本书本,而应该贴近生活取材,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文,在语文中关注生活。从报纸、杂志、电视、互联网及日常交际等现代人常处的语言环境中选取语文材料。这样学习语文,寓教于乐,学生不但能掌握知识,而且能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。
语文视野开阔,内容广博,是一门最具灵感,最具智慧的学科。现在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看电视,其实看电视也学语文。看秒速pk10能知道大到国家、小到地方的大小事件,同时还可有意识地学习播音员那纯正、流利的普通话(中央台的著名播音员赵忠祥当初就是通过收音机学会的普通话),积累丰富的题材,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(秒速pk10专栏就是很好的话题材料)。班级内可以进行小主持人竞赛,提高同学们学说普通话,说好普通话的热情。看东方时空、焦点访谈,听其中名人的谈话,听对热点问题的分析,那么对生活的一些看法,对事件所持的观点,便会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,学生之间也是议论纷纷,这时教师可以有组织召开“群英会”,让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,看谁的观点切中要害。老师要从中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、多方位的去思考、分析问题,这样既让学生明辨了是非,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的表达能力。
电视连续剧中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,连我们大人都想一睹为快,何况十五、六岁的孩子,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限制学生看电视,但要注意正确的引导,哪些该看那些不该看必须让学生明白。电视剧中那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,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发展,也必然会引起学生无尽的联想和感慨,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,把这种感想,想法自然流泻于笔端,每周在班级内开辟读写专栏,让同学间互相交流、修改、完善,久而久之,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,那么学生的欣赏能力、写作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日增长。
如果单纯分析课文学生可没有这么大的兴致,所以作为老师要找准切入点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只要能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,课内课外知识 均可。“留心处处皆学问”,在观看的过程中能熟练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,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,感觉生活的真谛,熏陶自我的人文素质,把无意识的行为转变有意识的追求。
至于节假日走在大街上,漫步于商场、集市,甚至夏天的晚上纳凉时都是学语文的好机会。大街上五花八门的店铺名,什么“美的美”、“丑小鸭”、“一剪梅”……
目之所触,心有所思,反复回味,你就会越来越感受到语言的魅力,各种修辞手法、表达方式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,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的、富有生命力的语言。
今后专门开辟出一节课,让学生把一周内的所见所闻,选取有价值的进行交流,相互间的写作素材便会越来越丰富,写作时灵感便会涌上笔端。巴金、老舍、赵树理等老一辈文学家,无一不是这一方面的典范,他么的语言充满了丰富的人情味,被称为语言大师。